羅傑 (Pascal Rogé)
Meet Other Faculty:羅文濤顧斯克艾爾・巴夏科爾伯格路普斯朱喜晟李名強福樂利希李明珠阿爾伯特・圖葉綠娜魏樂富嚴俊傑 |
羅傑,受法國鋼琴學派影響最純透的鋼琴家。生於巴黎,並就讀巴黎高等音樂院,受教於Julius Katchen及鋼琴傳奇娜迪亞·布朗熱(Nadia Boulanger)。羅傑為喬治・埃內森鋼琴大賽得主,並奪下瑪格麗特・朗鋼琴大賽(Marguerite Long Piano competition)首獎,17歲的稚齡便成為唱片大廠DECCA的唱片藝術家。羅傑對於法國音樂的詮釋特別另人難忘,尤其是拉威爾,其優雅、美麗且具風格的完美歌唱性,使他成為法國音樂詮釋之圭臬。 羅傑曾於世界多個主要場廳演出,並與知名樂團及指揮合作,如洛林・馬捷爾(Lorin Maazel)、邁可・提爾森・湯瑪斯(Michael Tilson Thomas)、馬里斯・楊頌斯(Mariss Jansons)、夏爾・杜特華(Charles Dutoit)、庫爾特・馬蘇爾(Kurt Masur,)、艾度・迪華特(Edo de Waart,)等。 羅傑為世界最卓越的唱片藝術家之一,其錄音曾獲多項指標性大獎,包括兩座留聲機獎,一座光盤大獎及愛迪生獎,其曲目為拉威爾、聖桑鋼琴協奏曲,及拉威爾、普朗克、德布西及薩替之鋼琴全集。 近期,羅傑與維也納廣播愛樂及指揮家貝特朗・德・比利(Bertrand de Billy),共同錄製拉威爾鋼琴協奏曲及蓋希文《藍色狂想曲》。 羅傑不僅舉辦獨奏音樂會,近年更與妻子Ami Rogé以四手聯彈、雙鋼琴等形式巡迴於世界藝術節及音樂廳,並共同錄製專輯,其中包括《婚禮蛋糕》(Wedding Cake)及《法國雙鋼琴曲目》,此部專輯更被選入《留聲機雜誌》中的「月份專輯」。他們的演出曲目囊括二十世紀丶當代作品,如巴爾托克《為雙鋼琴與打擊》,2011年更與指揮家阿胥肯納吉,及雪梨交響樂團於雪梨歌劇院(the Sydney Opera House),首演澳洲當代作曲家馬修・辛德森的協奏曲。 羅傑更為日本唱片公司Octavia,錄製薩替及當代作曲家吉松 隆(Yoshimatsu)之作品,與專輯《夜曲》中,收錄佛瑞及蕭邦之音樂。 羅傑更是潛心致力於教學,除定期於法國、美國、英國及亞洲舉辦大師班,也經常受邀擔任國際大賽評審,包括立茲鋼琴大賽、香港鋼琴大賽、埃皮納勒等,此外,更是國際日內瓦鋼琴大賽之評審主席。 |